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

热门搜索: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

查看: 3525|回复: 0

[美食推荐] 洛碛“水上漂”豆花:舌尖上的轻颤

[复制链接]

933

主题

771

回帖

1万

积分

版主

屌丝青年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19994
QQ
发表于 2013-7-6 11:30:0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说到洛碛镇“水上漂”豆花,望文生义,它的发源地天然在洛碛镇。这道甘旨菜肴不只在当地众所周知,在渝北也是小有名气。
  豆花,一道人尽皆知的一般菜肴,在洛碛镇为何会冠以“水上漂”的姓名呢?这是由于洛碛豆花的前史渊源和特有的特征。
  洛碛镇有1700多年的悠长前史。明清年代,洛碛商埠、航运鼓起,变成重庆沿江而下通往三峡的重要门户,道教、佛教文化十分兴隆。据当地白叟讲,其时的洛碛是重庆最大的码头之一,从现存的大街一直到江边长约数百米,商铺、旅馆、茶馆、饭店树立,门庭若市。小小的洛碛镇境内还有地王宫、女王宫、南华宫、龙伏寺等9座道观和18座寺庙,俗称“九宫十八庙”,在清朝中期与鬼城丰都齐名。
  有着如此丰盛前史文化底蕴的古镇,能“出产”这么一道共同的菜品就家常便饭了。
  洛碛的豆花究竟是怎样制造的呢?记者近来前往该镇进行了一番看望。
  “咱们常见的豆花是在锅里点制,而‘水上漂’是直接在瓷碗点制。”洛碛镇宣扬委员辛国旗一边领着记者向当地有名的豆花店里走去,一边介绍洛碛豆花异乎寻常的特色。
  来到该镇花园路一家名为“戴豆花”的饭馆,记者目击了老板制造“水上漂”豆花的全过程。
  只见师傅舀出一碗香浓热乎的鲜豆浆,再把一小勺窖水悄悄地址进豆浆里,一眨眼功夫,就飘出一碗极嫩极甜美的嫩豆花。那块豆花就半漂半卧在土瓷碗里,软软地飘出阵阵热气,因此被称为“水上漂”。
  “水上漂”好吃,但吃法也很有考究。戴师傅通知记者,要想把这一夹就散的嫩豆花吃到嘴里,那是需求下一番功夫的。
  据介绍,洛碛人多以豆花饭当早餐,所以无论男女老少,个个都练就了一手纯熟的“筷”上功夫。夹豆花时,先用筷子把一小块豆花拢到碗边,然后顺着碗壁把豆花推到碗沿,再用筷子的旁边面悄悄地压压豆花,把剩余的水分挤掉。最终,把筷子放平,悄悄一抬,一块豆花就软软地卧在筷子上。这时,再把豆花放进调料碗碟里,蘸上麻辣鲜香的调料,放进嘴里。豆花进口即化,有淡淡的甜味和浓浓的豆香,再加上各式调料在嘴里环绕纠结,就是一场声色皆茂的舌尖盛宴。
  记者知道到,除了“戴豆花”之外,洛碛镇还有“百家香豆花”和“老街曾豆花”。
  在一张《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登记表上》,记者发现,“戴豆花”的运营者名叫戴明忠,生于1959年1月12日,其师从戴光俊,长时刻从事“水上飘”豆花馆运营。
  “百家香豆花”的老板名叫白时琼,女,生于1965年4月8日,师从张廷书,系第五代传人,如今运营百家香豆花。她的师父张廷书,本来在洛碛镇老街运营“水飘花香万家”豆花馆。
  “老街曾豆花”的老板名叫曾松,男,生于1985年3月15日,师从爸爸曾凡能,系第五代传人,如今洛碛镇农贸市场运营“老街曾豆花”。
  这三名洛碛“水上漂”豆花的师承都是一脉相承,可追溯的是第一代创始人名叫戴正前,生于1882年,家住洛碛镇洛碛村,学艺时刻为1897年;第二代传人名叫戴乾惠,生于1903年,家住洛碛镇洛碛村,学艺时刻为1921年;第三代传人名叫戴光俊,生于1928年,家住洛碛镇洛碛村,学艺时刻为1956年;第四代传人名叫张廷书,生于1956年,家住洛碛镇向阳居委会,学艺时刻为1986年;第四代另一位传人名叫曾凡能,生于1959年,家住洛碛镇向阳居委会,学艺时刻为1986年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使用 高级模式(可批量传图、插入视频等)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重庆防诈骗广告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